欢迎您访问深圳自考网!本站由《帕思教育培训中心》提供助学服务,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深圳自考网LOGO

服务热线:400-8077-735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影响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14:20:57阅读数:


为深入分析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WTO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的协助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组织实施了这次专题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传真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方式。调查於1999年11月25日开始,12月5日截止,共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其中网上问卷50份,传真问卷52份。   调查对象包括:信息设备制造厂商(27家,占0.5%)、业界新闻媒体(20家,占19.6%)、网络及软件公司(17家,占16.7%)、电信管理部门(12家,占11.8%)、研究机构(11家,占10.8%)和业外单位(15家,占14.7%)。填写问卷者的职务为:局长、处长、总编、副总编、研究员、教授、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占90%以上。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随着WTO的临近,外资将以各种方式加快进入中国信息产业。为迎接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建立网上支付的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企业应在服务、管理、价格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有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信息产业的势头将相当迅猛   4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中国信息产业的势头将会「非常迅猛」,52%认为这一势头将会「有所加快」。其中网络及软件公司中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势头将「非常迅猛」。这意味着网络和软件开发领域可能成为外资进入的重点;业外及研究机构的被调查者则相对冷静,认为「非常迅猛」的比重分别为26.7%和36.4%。   二、外资进入对中国信息产业的长远和近期发展均为有利   77.4%的被调查者认为外资进入对我国信息产业的长期发展利大於弊,只有9.8%的被调查者认为弊大於利。从短期来看,也有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外资进入对中国信息产业的近期发展利大於弊,22.8%认为影响不大,只有14.9%认为弊大於利。具体来看,网络及软件公司、业界新闻媒体对外资进入持更乐观的态度,管理部门对外资进入的顾虑相对显得多一些,研究机构则在长期和短期效果的判断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但从总体来看,无论是短期效果还是长期效果,被调查者对外资进入中国信息产业都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三、外国风险投资被认为是最有利的外资进入形式   有38.4%的被调查者认为外国风险投资的进入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最为有利。另外分别有27.9%、20.9%和10.5%的被调查者认为外商在华直接进行投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和中国企业在海外债券融资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最为有利。   从不同类型的被调查者来看,研究机构、业界新闻媒体和网络及软件公司相对注重外国风险投资的进入,电信管理部门更加看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设备制造厂商则比较看中在海外上市。   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对中国信息产业十分重要   70%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否对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24%认为「比较重要」,只有6%认为「一般」和「不太重要」。   五、面对外资加快进入中国信息产业,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   分别有高达78.4%和74.5%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致力於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和发展、完善风险资本市场,以迎接外资进入对我国信息产业的挑战。此外,也有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54.9%),增加R&D投入(48%),只有23.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政府直接投资的力度。   从不同类型的被调查者来看,电信管理部门尤其注重加强相关法制建设,而且重视政府的直接投资。网络及软件公司对政府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及增加R&D投入的选择比例明显偏低,似乎说明这类企业对自我开发技术和培训人才更为自信。   六、加入WTO后,中国的信息产业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外资加快进入,分别有76.5%和66.7%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信息产业企业应特别重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也有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将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加强与外资联合放在重要位置。只有14.7%的被调查者认为降低企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是迎接外来挑战的主要应对措施。特别是设备制造厂商和电信管理部门,对此更持否定态度。   [b]对新千年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会怎样呢?[/b] [b]  目前一种意见认为,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好於1999年。其原因主要是:[/b]   四大因素看好今年   (1)国际环境趋好。根据世界各主要预测机构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总的来说将好於1999年,欧盟处於经济回升期,日本经济也将有所好转,亚洲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经济恢复明显,美国经济仍处在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期内。尽管近年来许多人士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时间一直存有疑虑,近期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又发出了美国经济行将衰退的警告,但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是创新推动的,因此可持续性较强。同时美国股市繁荣,许多人士警告其泡沫成分太大,但实际上股市上的大多数资金是其国内的,因此受外部冲击不会太大。另外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宏观调控馀地还比较大,因此从短期看来,美国是不大可能出现衰退的,这对世界经济增长将产生实质的利好影响。世界经济的回升,将为我国出口创造条件,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1999年积极的财政和适当的货币将对2000年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1999年增发的600亿元建设国债,特别是其中的150亿元技改贴息资金,由於时间关系,建设项目1999年不可能全部开工,很大一部分将结转到2000年,从而对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居民收入政策、利息税的徵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行为,为消费的增长增添动力。   (3)国债发行馀地还比较大,从目前我国发债规模及相关指标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表明我国发行国债仍有一定的空间,2000年仍可以采用发行建设国债的办法支持经济增长。   (4)宏观调控更加丰富。面对几年通货紧缩的局面,宏观调控已积累了一定的,这将有利於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挥和协调。   超过去年困难较大   另一种意见认为: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若能达到平稳增长就已不错,经济增幅超过1999年的困难比较大。理由主要有如下几条:   (1)国际环境尽管变好,但国际环境的变好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我国经济就有实质的利好,对我国的出口增长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也需仔细分析。比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放慢,但我国的出口仍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主要原因就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地区生产能力没有得到恢复,   客观上抢占了市场,但1999年他们已有所恢复,在币值贬值效应充分发挥后,2000年对我们的挑战仍很大。同时,欧盟区域一体化特别是欧元问世之后,其内部市场发展较快,对外部需求相对减少,对我国的出口影响也不会太大。因此,国际市场的好转并不能就认为一定会带动我国的出口增长。   (2)从国内消费方面看,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处於升级换代期,有钱的人缺乏消费目标,有消费需求的居民又能力不够,尽管本次收入分配政策对公务员和低收入者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由於居民支出预期仍然没有改观,这些措施对远期的影响比对近期影响要大一些,2000年消费需求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3)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好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增长就会同步提高,因为从目前情况看,经济增长不是取决於生产能力,而是取决於市场状况,就市场状况而言,2000年供过於求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投资的增长就很难带动民间投资,从而也使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提高面临一定的困难。   (4)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可盲目乐观,尽管从工业统计快报上看,产销率不断上升,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幅下降,表明工业企业库存有所下降,这一方面表明企业行为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从经济理论上讲也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目前的商业企业(流通业)中有70%-80%是代销或是赊销的,从1-8月份商业企业库存情况看,增长了5.2%,也就是说工业企业库存一定程度上部分转移到了商业企业,因此对工业企业库存下降的情况尚不可盲目乐观。同时,目前国家投资的大幅增加,解决的主要还是中间需求问题,而对最终需求不足的问题解决不力,作用也不会太大。   (5)对旧的体制改革是必须进行的,但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紧缩效应,比如对银行坏帐的处理,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紧缩效果。   平稳增长约7.5%   我们认为,目前:   (1)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总量的简单数量型扩张已在量上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即出现了大家所说的低水平层次上的过剩现象,买方市场取代卖方市场成为市场主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经济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经济增长不仅要求「量」,而且更要求「质」,因此在整个经济增长阶段发生重大变化,结构、总量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以往那种从总量突破的方式就难以奏效,经济增长速度也就不可能一放就快。   (2)体制改革效应弱化。   (3)市场化程度提高。   (4)供给与需求错位,居民消费率不高。即供给的由於价格因素是需求的又没有有效供给。因此可以说造成目前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比较复杂,决不仅是简单的短期需求问题。1998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经济增幅迅速攀高,但一但这一效应减弱,经济增幅又现回落态势。这表明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长期性因素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从长期因素看,目前显然还不具备马上进入经济增长高涨期的条件,经济增长究竟如何,还取决於短期需求因素的变化,估计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下,2000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大致在7.5%左右。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毕业论文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sz.com/lw/15690.html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深圳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