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深圳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深圳自考网LOGO

服务热线:400-8077-735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二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6:32阅读数:

  「阅读理解题」

  主要考核阅读分析能力,现列举一些段落供练习

  1. (郑国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和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处其中。

  (1)用自己的话说明文中分析的郑国存亡与秦国的关系。(2)文中哪一句话指出晋国不讲信义?(3)释词:①亡郑以陪邻。②夫晋,何厌之有?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 (1)郑国灭亡,相接壤的晋国得到好处,遥远的秦国只会削弱力量;郑国不亡,秦国使者来往经过,郑可为东道主,热诚接待;晋国从来不讲信义,从无满足之时,灭了郑,它会西侵,肯定指向秦国。(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陪:增益。厌:满足。阙:损害。

  2.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邵公谏厉王弭谤》)

  成而行之:(百姓)考虑成熟了自然要发表。

  (1)说明文中提出的观点。(2)本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3)将“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1)民众舆论是执政者的镜子;民众的口是堵不住的。(2)比喻,排比。(3)如果堵他们的嘴,那赞成的人能有几个呢? (与,赞成)

  3.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章》)

  (1)中心思想是什么?(2)文中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3)释词:①不为苟得也。②有所不辟也。

  答:(1)舍生取义。 (2)比喻,对照,比较。 (3)苟得;苟且求得。不辟:不避开。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章》)

  得我:得同“德”,回报恩德。

  (1)文中的“本心”指什么?(2)文中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何种关系?(3)释词:①蹴尔而与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1)指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即良知良能,善心。 (2)前为例证,后为阐述道理。

  (3)蹴:用脚踏。乡:向来,从前。穷乏者:贫困的人。已:止。

  5.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非攻》)

  (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说明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3)写出下面句子的正确意思: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答:(1)墨子。(2)逻辑推理,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3)大的错误攻打别人的国家,就不认为是错的,(反而)跟着别人去赞扬它,称它是“义”。

  6.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难一》)

  鬻:卖。

  (1)本文出自哪本书中?(2)说明本文的文体。

  (3)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答:(1)《韩非子》。(2)驳论。(3)不可戳穿的盾牌与任何东西都能戳通的矛,不能同时并存。

  7.民者,在上所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而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这段文字采用何种方法说明论点?

  (3)释词:①在上所以牧之。②其为物轻微易臧。⑨盗贼有所劝。④聚于力。

  答:(1)君王应该重视农业生产(“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2)对比(粟米布帛与珠玉金银对比)。

  (3)牧:统治。臧:藏,收藏。劝:鼓励、引诱。力:人力。

  8.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论贵粟疏》)

  县官:官府;朝廷。

  (1)作者提出的“贵粟”的具体办法是什么?(2)说明文中“损有余补不足”的含义。

  (3)释词:①欲民务农。②得以除罪。③以供上用。

  答:(1)使民以粟为赏罚(用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2)农民将有余的粮食交朝廷,得到爵位,政府不足的是粮食,用爵位可以取得粮食,实行贵粟,可以减少有余弥补不足。(3)务:致力,尽力。除:免。上:君王,朝廷。

  9.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子猷访戴》)

  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1)本文的作者是谁?(2)文中写了王子猷的哪些举动?这些举动有何联系?

  (3)根据本文,说说你对名士风度的理解。

  答: (1)刘义庆。(2)大雪之夜读左思《招隐诗》,想到隐居剡溪的戴逵,连夜乘小舟造访,航行一夜方到,到了门口却又掉头而回。读《招隐诗》,思隐士,于是访隐士,造门而返,表现出自己也是隐士。(3)名士率性而行,追求、关注的是“兴”,即兴味和意趣,访戴逵的路上尽情感受了这种意趣,见戴也

  就成为多余的了。他们追求自由的、非功利的、唯美的生活状态。这就是名士风度。

  10.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而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过江诸人》)

  周侯:周顗,封武城侯。 王丞相:王导。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山河之异”的含义是什么?

  (2)说明周侯与王丞相在现实面前的两种不同态度。

  (3)释词::①愀然变色。②藉卉饮宴。③戮力王室。④克复神州。

  答: (1)南方是东晋王朝,北方已经沦于外族之手。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山河已经不同,原先统一的西晋王朝已经灭亡了,成了南北对立的不同的政权。(2)周侯感伤颓丧。王丞相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国效力,收复中州,恢复统一。(3)愀然:脸色改变。藉卉:坐在草地上。戮力:尽力。神州:中国、中原。

  1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巳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

  (1)文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具体说明文中所用的对比手法。

  (3)“吾斯役之不幸”中的“斯役”指什么?

  (4)释词:①蒋氏大戚。②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④曩与吾祖居者。⑤又安敢毒耶。

  答: (1)反映中唐时期统治者横征暴敛,恣意搜括,民不聊生,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2)赋役之害与捕蛇之害对比。捕蛇者独存与乡邻非死则徙对比。捕蛇者一年犯死二次与乡邻天天受到官吏骚扰对比。(3)斯役:捕蛇。(4)大戚:非常悲伤。生之:使我活,让我活。相藉:相互枕藉。曩:从前。毒:恨,痛恨。

  12.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富,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徊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陆龟蒙《野庙碑》)

  暍:中暑,受暴热。大夫之忧:指国家面临危难。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头戴官帽会说话的土木偶像。

  (1)文中揭示了封建官僚的哪些特征? (2)指出文中表示类比方法的句子。

  (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升阶级。②耳弦匏。③解民之悬。④颠踬窜踣。

  答:(1)①吃喝玩乐,尽情享受。②镇压百姓,敲诈勒索。③国家危急,逃窜乞降。

  (2)“引乃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

  (3)阶级:台阶。耳弦匏:耳听音乐。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窜踣:倾仆逃窜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sz.com/xxbj/2039.html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深圳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