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深圳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深圳自考网LOGO

服务热线:400-8077-735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精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非选择题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5:45阅读数:

  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

  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2.简述市场机制及其内容。

  答:(1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2 )市场机制的内容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

  答: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答: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不同。首先,二者所表示的涵义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为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其次,二者的数量一般也不相等,年剩余价值率通常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流动资本一年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1 的。只有n =l 时,M‘与m’才相等。

  5.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

  答:(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2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①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工人的劳动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资本家。②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结底是由工人创造的,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的。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不断再生产出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6.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1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只能来自价格。(2 )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因为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的变动最终必然归结为价值的变动。(3 )虽然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全社会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7.试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1 )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特别是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别。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在数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资本相联系。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报酬,这是资本的必然要求。利润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那些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慢,因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的资本家,不会甘于这种状况,于是同别的部门的资本家展开争夺有利投资所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因而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其过程是:资本转移引起资本在各部门分配比例的变化,从而各部门生产比例发生变化。生产比例的变化导致各部门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于是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价格变化导致利润率的变化,直到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部门竞争才趋于停止。平均利润率就是这样形成的。

  (2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则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了,是以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的。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二者是同一个过程,都是通过部门之间竞争中的资本转移而实现的。

  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为什么应相当于平均利润?

  答:利息率是小于平均利润率的,但是银行存贷款利息差却可以等于平均利润。这似乎有矛盾,其实并无矛盾。这是因为,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资本,如同投入工商业的资本一样,也要获得平均利润。银行的平均利润率是怎样计算呢?银行资本的构成分为两部分: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银行利润率是按自有资本计算的,而借贷款利息差是按银行的全部资本计算的。因此,按银行全部资本计算的借贷款利息差可以相当于按银行自有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

  9.资本主义地租和租金有什么区别?

  答: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租金,是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其中除地租外,还包括其他费用:(1 )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其利息。(2 )有时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以及农业资本家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10. 试述股份公司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股份公司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 (1 )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社会离散资本形成社会化资本,能通过资本转移,优化投资结构。 (2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 )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股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企业对股东的投资所形成的全部财产拥有法人财产权,它使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11. 试论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任务、目标和方式。

  答:(1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平衡。(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二是国家对国民经济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3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目标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通过财政、货币以及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

  12. 垄断为什么会引起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

  答:(1 )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来获取最高额垄断利润,使自由竞争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2 )为了维持垄断价格和避免无形损耗,垄断组织会阻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例如收买专利权并把新发明的成果搁置起来。

  13. 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两种趋势”的原因。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技术存在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

  (1 )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是因为:生产力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生产力自身的规律,每当科学技术上出现重大突破,都会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垄断统治不能排除竞争,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和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的局部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

  (2 )存在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是因为:第一,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规定垄断价格,霸占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因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第二,垄断还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会导致垄断资本家现有的固定资产贬值,垄断资本家就在生产中阻碍使用和推广新技术。

  (3 )停滞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垄断的本质。垄断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但是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本质;国家垄断的发展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本质关系,它实际上是垄断资产阶级最大限度地支配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因此,垄断必然要带来停滞的趋势。

  14. 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为什么必须依照按劳分配原则?

  答:(1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高度。(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3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每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也只能以劳动为依据。

  15. 简述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答: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1 )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生产力的一定高度的发展,是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生产力的较高程度发展,才能为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2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消灭剥削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在私有制基础上,生产力即使发展,也不可能消灭剥削。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人们共同富裕的必要经济前程。

  16. 简述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答: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因此,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进程。因此,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包括;

  (1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 )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

  (3 )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增大;

  (4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7.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8. 什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再生产是指通过各个资本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不断循环运动而实现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

  19. 利息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答:利息从本质上讲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交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所以利息率只有低于平均利润,职能资本家才会通过借款来经营产业或商业。如果利息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职能资本家借款经营就无利可图或得不偿失,也就不会借入资本。但利息的最低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没有人借出货币资本。在最高限和最低限之间,其高低由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来决定。因此,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20.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1 )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资本循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或者说,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即是资本周转。 (2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资本流通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但二者又有区别:资本循环重点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提示资本正常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则重点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提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1. 金融寡头是怎样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的?

  答:(1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庞大的金融资本的最大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2 )金融寡头的统治,在经济上,是通过“参与制”完成的。所谓“参与制”,是金融寡头利用自己的资本通过购买的方式,先控制一个或几个大股份公司,作为母公司。然后,利用母公司的资本购买其他股份公司的股票,使它们变成自己的“子公司”,依次类推,逐级参与,形成一个金字塔,金融寡头就在塔的顶端,支配着比自己的资本大几倍、几十倍的他人资本,牢牢地掌握经济领域中的统治权。在政治上,则是通过收买政府官员,同政府进行“个人联合”来实现其统治的。

  22. 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答: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率是由社会各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平均化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利润率也不同。那些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或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利润率就较高;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或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利润率就较低。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会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各生产部门间资本的自由转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逐渐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各个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使等量资本不管投在哪个生产部门,都能获得等量的利润。

  剩命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是,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利润的高低还要取决于剩余价值的高低。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生产部门的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就不一致了。有的生产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的生产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时,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资本数量的多少,这就歪曲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这一规律,当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它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 )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演变为一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虽然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自我扬弃终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迟早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也决定了它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同时产生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激化,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缓解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就成为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为资本主义制度对自身的否定准备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的客观历史趋势。

  24. 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市场经济是杜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市场经济是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表现在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关键在于价值规律所起的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经济是价值规律得以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条件。没有商品经济就不存在价值规律,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

  25. 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新特点。

  答: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2 )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

  (3 )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4 )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26. 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区别。

  答: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都是资本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但二者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

  (1 )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个人之间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

  (2 )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商品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 )银行信用不像商业信用那样,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4 )银行提供的信用,在数量、期限和范围上都远远超过商业信用。

  27.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用剩余价值来增大资本总量,扩大生产规模,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8. 怎样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1 )资本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当作资本的货币具有本质区别,即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的结果得到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不创造价值,在流通领城无论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使商品的总价值增多。但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增殖。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接触,他们只是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的一份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一份价值,但不能在这之外,带来另一份价值。

  (3 )价值的增殖,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得到增殖,货币才能转化成为资本。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9.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期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

  答: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也要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长。为了保证企业资金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依据这一原理,将全部资金分成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使循环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继起,三种循环在空间上并存。社会主义企业还必须依据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以节省预付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必须努力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中广泛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缩短生产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3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答:第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其基本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而是以新的形式出现和发展着,从而必然导致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也就是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所决定的。

  (1 )垄断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具有了空前巨大、迅速增长的膨胀力。同时,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容量却日益相对缩小,从而使生产扩大受到限制。(2 )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但各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激烈竞争,却加剧了生产无政府状态。(3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日益要求更大规模的投资,这又是个别私人资本靠自身积累难以达到的。(4 )私人垄断资本只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限制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正是由于这些矛盾,使得垄断资本越来越需要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借助国家的力量来保证自己的扩大再生产和利润的增长,从而使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进入垄断阶段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出现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二战时期,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迅速、持续的发展,出现了第三个高潮,并成为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1. 制约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

  答: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的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妁构成。 (1 )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起,经过资本的环循,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又回到原来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即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它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①生产时间。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生产时间可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和停工时间。为加快资本周转,资本家总是力图减少非劳动时间,以缩短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距。②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与销售时间。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需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销售比购买难度更大些,因而销售时间对流通时间长短的影响也更大。总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2 )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从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生产资本可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价值比流动资本价值的周转要慢得多。而资本的周转,是包括生产资本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年平均周转。因此,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以及它们在生产资本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32.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答: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重要。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去,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主要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所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3. 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主要内容。

  答: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因此,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34. 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答: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区别为:

  (1 )二者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

  (2 )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

  35. 为什么说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

  答: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地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其他部门的资本不能自由转入农业经营,特别是不能自由投到优等地和中等地,限制了农业中的竞争。这就不但使得经营优等地、而且经营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还使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便形成级差地租。

  36. 近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促成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有: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37. 试述生产价格的形成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答: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了。现在,商品以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二者是同一个过程,都是由部门竞争中的资本转移实现的。

  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基础,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是因为:  (1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的结果,后一种转化又是以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存在则又是由商品按价值出售引起的。此外,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它的各个部分都只能归结为价值。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并未脱离价值,它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2 )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虽然与决定价值变动的因素不同,但最终却是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它们可使生产价格发生种种变化,而无论哪种变化都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因为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的变动最终都必然归结为价值的变动。由此可见,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和运动的。 (3 )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同的。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其差额也就是平均利润同剩余价值的差额。但是由于此消彼长的关系,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正因为如此,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就是相等的。这就更加清楚地说明,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只是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38. 试述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形成及其来源。

  答:银行利润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所构成的。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就形成银行利润。它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由向银行借款的职能资本家将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银行而形成的,所以,银行资本家也参与了剩余价值的瓜分。

  银行资本家之所以能以银行利润形式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这是依靠银行雇员的劳动而实现的。银行雇员的劳动并不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但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并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银行资本家实现银行利润。

  39.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答: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

  (1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从财政收入看,主要的财政收入渠道是税收,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以不同的税种设置和有差别的税率,来鼓励某些产业的发展,制约与限制另一些产业的发展,乃至从总体上调节经济周期的变化。从财政支出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财政支出除了维持政府运转的需要外,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服务。

  (2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对利率调节和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两个方面。

  第一,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

  第二,货币流量的调节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三大手段: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

  (3 )经济中的计划管理,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支计划、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一些带有全局性、规划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计划和规划。然后,再通过一定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引导私人企业向计划规划的方向发展。

  40.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哪些简单要素?

  答: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即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

  41.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商品并简述商品的主要特点。

  (1 )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

  (2 )农民为自家食用养的鸡、鸭

  (3 )为美化生活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的花草

  (4 )为满足市场需要在大棚里种植的蔬菜、瓜果

  答:题中(1 )、(2 )、(3 )、(4 )均非商品,商品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第二,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

  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

  42. 简述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商业资本是在资本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狭小,因此,一般来说,产业资本家有可能同时从事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独自完成资本的循环运动。后来,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市场日益扩大,导致流通领域占用了大量资本,从而造成利润率降低;而且,产业资本家此时也无力再同时兼顾生产和销售活动。于是,产业资本家便把销售商品的职能交给商业资本家去完成。这样,商品资本的职能就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逐渐分离出来,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于是就形成了商业资本。

  (2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不仅有必要性,而且还有可能性。这种客观上的可能性就是:第一,在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职能,这就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进行分工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在产业资本的运动中,总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不断停留在流通领域中,执行销售商品的职能。正是由于商品资本具有这种相对的独立性,才使它有可能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独立化为商业资本。

  43. 地区经济集团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地区经济集团化或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由地域上邻近的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订协议而组成的经济或贺易集团。地区经济集团化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一般说来,相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相互交往方便,经济上的互补性也较强,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结合为一体能增加竞争为,从而加速本国本地区的发展。地区集团是由各国政府出面组建的,在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相当程度发展的条件下,组建地区经济集团才有了可能或便利条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各地区各国际利益集团之间势力的消长,也促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决策者,要从全球战略出发,考虑本国和本地区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位置和发展前途,及时调整战略,合纵联横,发展地区联合,与超级大国和其他竞争对手抗衡和竞争。

  4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简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答:发展社会生产为的主要途径,总的说来,一是多投入,多产出。即主要依靠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产品数量,而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这种发展生产力的途径,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增加人均收入。二是少投入,多产出,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谓少投入,不是指投入的绝对量,而是相对于产出而言,即同样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是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耗费有所减。对于发展生产力更有意义的,是这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45. 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和说明了哪些问题?

  答: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 :v 表示。  当然、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并不总是由资本技术变化所引起的。例如,单纯由于价格的变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价值比例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在分析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的影响时,可暂时将这种情况舍掉。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会与总资本同一比例增长,对劳动的需求增加。按照供求规律,这将会引起工资水平的提高,对无产阶级是有利的。但是,由于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的提高。这将对无产阶级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因为单个资本数量越大,才越有条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单个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46. 试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及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利润,这是由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1 )由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商品的价值本来是由c+v+m 三部分构成,m 是由v 产生的。但是,当c 和v 合在一起独立化为生产成本后,m 就表现为商品价值中在生产成本以外的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了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其次,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是,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2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而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也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

  4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答:货币币值的稳定,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运动和必要条件。金融信贷业务的发达,要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因此,货币金融政策一直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一项政策。同无偿向社会收取贡赋的财政不同,货币金融借贷关系是有借有还,且要还本付息的,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更具有经济手段、利益诱导的特征。在货币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宏观经济调节,一是对利率的调节,二是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利率市场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

  从货币流通量的调控方面看,它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为重要。因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的要求,过多增发货币,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不仅会造成经济的不稳定,还会从根本上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精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非选择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sz.com/xxbj/707.html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深圳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