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深圳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深圳自考网LOGO

服务热线:400-8077-735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20世纪文学之一)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8:56阅读数: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 (一)

  文学特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

  文学发展状况

  一 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的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苏联文学的发展,随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和文艺思潮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7年至30年代初:

  里程碑式的作品: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法捷耶夫《毁灭》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以诗歌为武器的宣传鼓动家和诗坛上的革新者。

  主要诗作:

  长诗《穿裤子的云》:未来主义代表诗。

  讽刺诗《开会迷》: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

  长诗《列宁》:塑造了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

  长诗《好》:描写了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被誉为苏联革命的英雄史诗。

  《放开喉咙歌唱》: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纲领和20年创作的总结,同时又揭开了30年代诗坛的序幕。

  30年代至50年代:

  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苏联作家协会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苏联文学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写出了知识分子同人民的结合过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了新人的成长。

  卫国战争中:法捷耶夫的长篇《青年近卫军》

  巴巴耶夫斯基《金星英雄》:无冲突论的作品

  50年至90年代初:

  奥维奇金的农村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苏联当代文学的“第一只春燕”,打出了“暴露文学”的旗帜。

  解冻文学的作家作品: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1954,第二部1956)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了苏联集中营的生活,开启了“集中营文学”的先河。

  术语解释

  解冻文学:

  1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2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战争题材小说:

  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

  “一寸土”文学(“站壕真实派”):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全景文学”(“全景小说”):

  西蒙诺夫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围困》

  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艾特玛托夫《白轮船》: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二 法国文学:

  主要特征:

  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题材。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

  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后又译为《蝮蛇结》)

  三 英国文学:

  英国传统作家:

  高尔斯华绥(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劳伦斯成名作:长篇《儿子与情人》

  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人性复归的浓墨重彩正是劳伦斯对现代工业社会 扼杀人性的强有力的抨击。

  毛姆成名作《人性的枷锁》:表现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的主题。

  戈尔丁:

  《蝇王》:利用巴伦坦的小说《珊瑚岛》故事的背景及人物杰克和拉尔夫,杜撰了一个立意与《珊瑚岛》完全不同的故事。

  四 德语国家文学

  主流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

  亨利希。曼:

  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直接点出了“崩溃”的主题。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也是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著名小说《象棋的故事》:以反法西斯为主题。

  黑塞(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荒原狼》

  雷马克:著名小说《西线无故事》

  布莱希特: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一声不吭》

  五 美国文学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多元局面:

  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

  代表性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杰克。伦敦(“美国的高尔基”之称):

  代表作:

  属于“北方故事”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自传性质的小说。

  《铁蹄》: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德莱塞:

  一生写了8个长篇,这些作品有“人间悲剧”之称:

  《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天才”》、《美国的悲剧》

  刘易斯:(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奖作家)成名作:《大街》

  术语解释

  迷惘的一代: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

  2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等。

  帕索斯:

  《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赚大钱》,被誉为现代美国的一部“民族史诗”。

  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表现了美国大萧条的生活:《人鼠之间》

  20世纪美国犹太小说代表作品: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

  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

  赛珍珠:

  第一部长篇小说:《东方。西风》,被美国《星期日纽约》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

  翻译中国文学著作《水浒传》,易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一种是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

  一种是现实主义:《切尔卡什》

  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

  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

  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十月革命后:

  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综合论述题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一 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 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2“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三 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肖洛霍夫 (苏联)

  主要作品:

  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

  1926—1940完成:《静静的顿河》(代表作)

  193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2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作者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简述葛利高里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

  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

  2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浓厚的民族特色。小说不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还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法国)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由此获得了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部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

  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 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

  海明威(美国)

  主要作品:

  以强烈的反站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勃莱特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

  2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术语解释

  冰山原则

  1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子”的形象系列:

  《印第安营地》:

  《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

  《五万元》:拳击手杰克

  《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弗朗西斯。马康贝

  《丧钟为谁而鸣》:乔丹

  《老人与海》:桑提亚哥

  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尼克。亚当斯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历史类 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20世纪文学之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sz.com/zl_lsl/9191.html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深圳自考-便捷服务